作者:魏武辉二世,来源:扯氮集
极有可能,我这个标题的意思,和您以为的意思,完全不同。
我完全没有内容为王的意思,从来没有,现在也没有,
将来嘛,很大程度上也没有。
内容生态,渠道是规则制定者和执行者,内容是被规则管着的,谈什么王不王的。
我k I D } 4 h一度认为,内容传播的三种模式是三分天下的。
第一种:传2 x J X 4 S Y E a统的点C 8 Y W ;向面的大众传播,
第二种:依附于关系链上的社交分发,
第三种:所谓兴趣挖掘下的算法推荐。
传播确实还是这K / 3 G w q . 7三种,但未必三分天下了。
01
先扯两句tikto_ d U [ y r m Wk——虽然在目前的国际局势下,tiktok\ c p的危机淡出人们视野很久了,但这不意味着它h x M已经度过了0 3 Q S那个危机。
照理来说,这种视频化的所谓社交网络,也就是个媒介形式换了,从c A W x文本到短视频。twitter、l w * c ) [ +youtube都不是啥新东西,但它显然得到了部分人更大的关注,以至于祭出了二选一的大杀器。
那么,问题的核心在哪里?
强算法推荐的平台,是内容的逻辑,不是号的逻辑。而twitter也好youtube也好,都依然还是号的逻辑。
而美国所谓宣战,很大程度上,一直以来都是“号”的逻辑。候选人可不就是一个号。所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推特总统,其实是奥巴马。我至今记得当初奥巴马竞选成功后,还有正经学术论文在分析,奥巴马是如何利用推特完成了小额但大规模的募捐的:也就是如何起号。
但tiktok的逻辑变了。r V X b
你要获得更大的关注和影响力,你需要r ? u ~持续的大量的内容输出——且必] b w : o F E须迎+ a h 6 5 6合算法所谓的热点倾向。
那么,结果就变得异常清晰:= [ s ; 6 O n
长篇大论逻辑精密结构复杂的内容,是不合这个倾向的,也是不可能持续性输出的。
你必须不断地输出短平快的口号式内容,才有可能在这个平台上持续的获取影响力。
至于短平快+ D D的口号式内容,会导致什么,我就不点破了。
02
不知道各位还H F N B % k记得不记得24年2\ . : 0月那个曾经刷屏的所谓秦朗事件。
在1月的时候,炮制这一事件的网红猫一杯在某个行业论坛上做公开演讲。她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每次焦虑的时候就告A [ + G o a诉自己,我的账号有不可复制的强IP属性,不要焦虑。我可能不像美妆博主教大I ? f C家化妆,不能输出更多的干货,但是我可以治愈心情不好的人。当你$ 5 o b j D ! M /们不开心的时候,还有猫一杯的视频,主打一个陪伴的情绪价值。
但这段话后f F R / N n [ d续复盘O \ I : y ` C来看,有点强撑的味道了。因为情绪价值的阈值很容易堆高。你得挖空心思玩命地应对不断抬高i I f b / X \ 9的受众口味。
没有什么不可复制的强IP属性可言。
一个在算法推荐主导的平台上的网红,不持续输出内容是很快会过气的。而算法推荐是先推一波看看效果,根据效果4 A f再来决定是否推更大一波。内容不够劲爆,就相当麻烦O [ k D 5 P d !了:在第一波被推流时,效果就差,后面,后面就没有了。
我不敢说秦朗事件和算法推荐有因果关系,但要说一句有相关性,大概不会出错。
03
有数据可以表明,连纯正的社交I g r i 0 m网络而非N | F / M ; m \社会化媒体的微信) l . X,社交分发都很弱了。
长期订阅我这个号a 7 w 3 O p m w的朋友们都知道,今年这两个月,我忽然变得极为勤快起来。这和我电子游戏荒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我前阵子也蹭了几个热点,使得我这个足底号竟然有了单篇两万加的流量。
我去看了一下访问来路:
我蹭了热点的某周
在图中,可以明确2 | 4 f s y地看到,最大的流量来路是算法推2 Y r J j \ 3 ( N荐,高居65%——这和蹭了热点有着明确的相关性。现在的公号生态,看来和算法推荐也R ` M ` Z t有密切的关系。
点向面的订阅式大众传播,公号消息24%(N K S W s W F D R这就是所谓粉丝的响应度)。而所谓社交分发,也就是朋友圈、聊天会话,合起来8个点,几乎可以忽略。
我的一位头部大号朋友(前两天刚刚宣布粉丝突破一百万),也分享了他的流量来路:
他的I H & 5 & l ,粉丝忠诚度非常高,公号消息有超过50%,公号主页有26%。但同样,他的社4 4 N r U h 1 ^ #交分发也非常低,朋友圈和聊天会话合起来刚过10%。
不过,他的公号不大z . x y P % d 4 ,依赖算法推荐,“推荐”在他的“更多”里。
我这位大号朋友同时也在做视频L 9 t ! = 6 @ } 4号,有一条视频很火爆,流量来源一翻,就是推荐:
所以,有些朋友问我会不会去做视频号,坦率讲,不大可能。我摸不透, ( 5 1 / r 6 1 =视频号的算法推荐逻辑。
04
以上文字,你不要以X . : b为我在批判算法推荐。对于这个事,我是完全中性的。
我还有位朋友,说过我觉得相当到位的话:大v是内容生态的板结。
换而– m = ,言之,在内容生态中,后起的人想要做所谓阶层跃迁,必须要靠_ Y t 7 1 a K算法推荐。否则,成名大v就永远是成名大v。在号的逻辑下,先发优势造成的马太效应,几近牢不可破。
但一个阶层能够容易跃迁的生态,其结果必然就是所有人都很焦虑。你跃过别人容易,那m D 0 B么,别人跃过你也不] j l K b % l h难。鱼与熊5 ` *掌,哪有兼得的道理。
传统媒体痛恨算法推荐的道理,在我看来,无非就是既得大v被掀了桌子的痛恨。
想想春秋战国时期,那些游走于各国的在[ I o b G | V $ –贵族眼里看来全是暴发户的所谓策士,都是怎么游说各国君主的:内容必须先危言耸听,您的国家快亡了啊!
那也是一个巨大的所谓礼崩乐坏的阶层跃迁的时期。
像我这种过气网红,就坦然接受这一点。有些篇章,该翻过就得翻过,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05
站在平台的角度,大V板结– ) Z $ # `是极其不利的,必须提供跃迁的机会和可能。
站在受众的角度,天天看来看去就是这e ? O c n . 0 Z些大V,也没啥意思。人们p r J 3 D天然的倾向就是想看到点新鲜玩意儿。粉丝感越弱,我觉得对个体越有利。看东西看成了粉儿,要自省!
站在内容创作者的角度,有机会后发制人实现跃迁是o + ` ~ |好事,但也得天天殚精竭虑M ) G ]想辙儿卷住自己的地位,本该如此。
然而,确实要承认0 k \ 1 S – ! .,这种想辙儿想出很多旁门左道,包括不限于造谣、煽动、网暴等等,是算法/ ] F S 5 = [ S c推荐中必须正视的的bug。
06
理解算法推荐,而不是一味反对,斥之为这就是投喂,变得极为重要起来。
未完待续。
作者公众号:扯氮集(ID:weiwuhui_com)
最后分享下我一直在用的运营资料库,运营动脉拥有60000+份涵盖多平台的策划方案、行业报告、模板与案例,是运营人的高效助手,立即访问 www.yydm.cn 吧!
发布者:kazoo,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ankan.com/al/16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