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空手
众所周知,我公众号的文章通常都很长,多数都是5、6千字起步,万字左右属于基操,
甚至超过2万字的文章也有不少篇。
特别是有些文章中要详细拆解某个品牌案例时,还往往会把这个品牌过去数年间每一年的营销动作都给扒出来,且i = 1 v @ (会横向对比同类品牌及竞争对手,且列出详细的销量、市场数据。
所以我每篇文章发出后,
常常有读者留言说读起来都感觉好? F a K A L _累,d G m & Y B =更不敢想如何写] K h _ % y这样的长文来t 4 1。
还有读者留言说,希望我分享一下写作方法和如何整理资3 d y *料的工作流。
这真的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话题,同时也是一大创作难题。那么,这篇文章就来聊聊写作这回事。
自从开始R z t I w ( $ ^做公众号以来,我每年平均写作字数已超过30W字,再加上写公众号的同时还要写书N = t ) \ D稿,一年下来轻} d # 0 C B ] R轻松松超过50W字。所以这么多年来,我的确总结出了一套(对我)好用且高效的方法,且供k E r r [ r 6大家参考及批评指正w g q h G t。
我认为首先的首先,千万不要有_ D } | |“我要一口气写完一篇文章,从0开始直接写成终稿”这! s : c种想法。因为这一听就是一项大工程,需y A u O 8要投入巨大的时间、精力、心血,让人望K v ) ^而生畏,因此_ G & O V , z g \连头都不想开了,反而2 ; d z 6 } Q y会给自己找借& K Q s y p l V `口,比如“等我有空了”或者“等过段时间”我再开始做这件事,结果一拖就是遥遥无期。
所谓“万事开头难”,不是说开头这一7 a mpart的工作最难做,而是指你得有足够的意志力才能说服自己开启一项新工作。为了避免拖延症的产生,首U : \ S先我们就要把一项大工程,给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小项目,减少工作量,降低工作难度,这样就容易启动了。
写一篇万字长文难,那你能不能先写个100字、1000字?
看完一整本大部头难,那你能不能先每天看上1页书?
总之要先开始,看着看着b B a ? g 4 `,写着写着,你就投入进去了,就不再觉得艰难了。
其次,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心流”,它形容的是那种投入进去,浑然忘我的境界,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忘记了周遭环境中的一切,全身心埋头搞创作。
这种心{ j 3 =理状态对于写作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能让你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集中精力,而且在4 T ^心流中,你还能极大地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激发灵感产生。^ g H K [ u E还能极大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灵感产生等等
(不了解心流的@ r O V ^ m同学,@ 2 g F N | L | y推荐阅读积9 $ P Z _ =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心流》一书)。
但是,想要进入心流非常难。我平时写文章时,也总是会才写两段话就想歇会玩会,} 4 ) `看看A ) [ f T Q E =微信聊聊天、刷刷视频号和微博、听听歌、喝杯饮料啥的,然后再继续写。可想而知,这样的状态下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质量也不高。
为什么u L # I U W a 0进入心流难呢?因为写作听上去是一件事,但实际上它是好几件不同的事: y J r,需要用到不同的思维方x L 1 0 { J M 6式和工作模式。
我之所以反对一遍写成终稿这样的写作习惯,就是因为在其写作过程中总是要一边写,一边构思内容,一边查找资料,一边还要@ f – B \ @ K研究每一句话的表述方式,包括语法、修辞、语法、遣词造句。
那么写作思路就会一直被打断J / ! 4,E ` [ z * }就无法进入心流。不仅写得慢,而且整个写作过程会非常挣扎,遭遇挫败感。
试想一下,当你写得正顺畅时不得不停下来去查找数据;
或者当你专注于跟句子较劲、抠字眼时,就很容易忘记整篇文章的脉络和结构,
写着写着突然发现不知道行文逻辑是啥了,
已经写好的好几百字都得作废,那你怎么进入心流嘛?
所以我们必须把写作这件事给拆开,分解成不同的模块和步骤。每7 % ^ y Z [ f E次集中精力做] b R一样,不必来回切换思维和工作模式,这样写作效率才能提高,而且只处理一样工作才更容易进入心流。
具体来说,在写一篇文章时,首先你要确立自己的核心观点,到底想要表达什么主旨思想;还要在心里或者纸上拟q S b O定一份大V D M v * { r纲,如a e v \ J d J E何推导、论证自己的观点,行文逻辑和写作的先后顺序是什么,这就需要你具备高度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洞察力等。
其次,写作可能需要引用理论资料或辅以具体案例进行佐证,那么你就需要提前去搜集、整理资\ s |料,把需要引用的具X l , ? |备观点、数据等内容整理、剪切出来,并注明出处。
搜集、整理资料对个人能力要求不高,主要是提炼能力,从众多零碎资j w 2 J # ] 9 ^料中看到关键和症结所在,a K B 0 l @ V形成一定R ^ i 0的结构化思考。当然,找资料也需要一定# r i , K d D的方法和技巧,不过总体上它还是一项体力活,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
再次是布局谋篇能力,考验文章结构和叙事线索,开头怎么写得精彩、引人入胜,7 M I t \ } m i结尾怎么写得有力,内文怎么写得饱满、丰富;以及更具体的文字表达能力,如何3 t e把自己的想法用准确、洗练、雅致的文字传达给读者,这需要你有较好的文字功底和修辞能力。
这就是说,构思文章、查找资料、全文写作和文字修改对于大脑调用的模式很不一样,因此有必要分成不同的模块,按照不同的步骤来完成。整理思路的时候只整理思路,查找资料的时候只查找资料,写的时候只管写。
具体来说,我的写作步骤是这样的——
1、找选题并确立核心观3 B w U $ W点;
2、拟大纲;
列出主P _ Q要观点、分论点、论证逻辑,分清楚1234,标注要写的核心案例(案例只写个名字,自己知道要写哪个案[ Q V D 6 P ;例即可)
3、修改大纲
自己在心里默默捋一遍,看看结构是否完E 3 – (整、逻辑是否] e T d ] r U合理,以此行? m , _ ^ 3 :文的话是否通顺。尤其是涉及到ABC、1234这些具体观点、方法步骤和分类,要看看是否符合MECE原则。
注:MECE原则,由麦肯锡第一位\ F r B L | h e 3女咨询顾问巴巴拉明托(Barbara Minto)在《金字塔原理》(The Minto Pyramid Principl1 y N 6 h ^ % )e)一书中提出,是麦肯锡的基本思考准则。MECE全称为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意为“相互独立,完全穷尽”,该原则用以指导如何将整体划分为不同部分,分门别类# d e h。
像我在动笔写品牌30讲、策划10讲这系列文章前,每一讲都先做了直播。对我来说,其实一大目的就是先讲一遍, E c,看看每一讲内容的大纳是否通顺。如果在讲的过程中我觉得别扭不顺畅、很难讲C V e T z 5 ~清楚,那就是逻辑有问题,需要对大纲进行重新整理或推倒重新(这也是费曼学习法)。
4、填料
这一步只是填充内容,把主要的观点和核心推导逻辑先大致写一写,{ ] ? l J n M然后去i w $ c搜集、整理案例资料,把需要用到的数据、资料等都剪切到文档中备用。
5、第一次细化
到这一步才是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开始完整写文章。但具体写法是只把观点和具体思路写清楚,案例部分则要将搜集到的资料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在写的过程中,不要在意句子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到位、上下文是否衔接,把意思写到位就行w ] A H P : ;了,千万别抠字眼和语法。
如果在细化过程中感觉到文章逻辑不顺d g H M T q、观点不清晰不鲜明,那就要再回到第3步。
这一步如果工作量太大的话,也N ` y 3 $ [可z % { – n Z L +以拆] 6 e D G x ( /解成一个个小目标,一次只写完一个模块、一个章节。
写起来没有感觉,或是很难写、难以表述清楚的地y m ) y 2 M ; = T方,那就跳过去,或是先随便瞎写几句,回头再修改。
总之先完成全篇,一个虽然非常粗糙,但是结构完整、五脏俱全的W P 5 b全篇。有了i / r d全篇,心里就有了底,有了很大的成就感,可以积极地暗示自己——U : ( \ ! | C o k我已经写完了,这时你就会迫不及待地想要投入到终稿工作中去。
6、正式精修
这一步也是从头到尾进行完稿,但这一步就要逐字逐& w d f x句去写(上一步还是逐段逐段,或者可以跳着写)。主要关注点j @ A变成了遣词造句和修辞,一字一句进行雕琢从而完成终稿。
精修看起来轻松,但实际上工作量巨大,它是整个写作过程中最艰难繁重、最耗时的环节。因为第5步工作中,, X 1很多地方都写得比较浅V V h \显潦草,甚至跳过去了没写,所以精修时常常需要大段大段重写。
而且为了把6 u B 6文章尤其是文章开头写得精彩,吸S \ @ y引人阅读,在精修时,我常常会尝试两三种不同的写法去写开头几段,因此整篇文章的结构、段落顺序和主干内容都需要推倒重来。
但是,因为上一步已经有一个粗糙而完整的全篇打底了,所以内心还是感] x u觉轻松的,不a i F ? 1会觉得艰难(我会暗示自己都已经写完全文了,只是修改而已);而且到了这一步,文章即将大功x # q p r y告成,曙光在望,也让人有十足Y O p } ; %的动力赶紧完工。
另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这r / v (一步I ) f | D N J Z ;只负责写,无须考虑其他,所以非常容易就能进入心流,– + n集中精力一气呵成。
7、排版发表
我公众号的文章都是我自己排版发表,因为在排版4 G 5 # 3 k i C 2过程中,我还会对文章再精修一遍,这一遍就不会再改结构和主干内容,只是优化语句,改掉错[ | ! d w \别字p G Q l & (和病句。
这7步下来,一篇文章就完成了。不同的步骤,我会在不同的时间、用不同的工作模式来完成。而且我不是一次写一篇文章,而是同时开工写好几篇文章。比如找选题、拟大纲时可能一次就是10篇文章,填料和初稿可能一次性完成2-3篇文章,到了精修环节才是一篇一篇来写。
很多朋友觉f U _ % u得我写文章快,但实际上,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大纲我可能一两年前就打好底稿了q , . {,文H + G ( n 0 N中要用到的案例、) z 7 ! q B , !资料、数据也提前个把月都搜集好了。只是单纯需要抽一两个完整的上午或下午,推掉所有线上会议和客户沟通,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沉浸式去写罢了。
找选题、拟大纲、修改大纲,这些\ e I 9工作我都在手机上利用日常的碎片化& e ~ ? p h ) c Y时间完成。
比如我的每一本书稿和大多数公众号文章大纲都会存储在我的手机备忘录app中,同步到云端。平B T h : : $ B M时在读书时、看资料时、思考问题时,假如突然对某篇文章有了新想法和新灵感,那么我就会及时记录在手机里,完善文章大纲。
日常的各种零碎时间,比如在马桶上、在的士上、在飞机上、在排队/ : C ] [ #时、在睡觉前,我也] ) m * K \ A r常会拿出来这些大纲看一看、思考一下,然后随时进行修改和增补。
(这是我第一本书《传神文案》的大纲,J _ B V这份大纲在我的手机里至少存了两年。日常不断修改完善后,才开始推进完稿。
顺便说一句,我试用过各式各样的文档处理app,包括石墨文档、熊掌记、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D ; \ g \ g、one[ f P unote等,最后我发现还是苹果自带的备Y – N忘录最好用,就因为这一个理由,iPhone就会一直是我的主用f ` R e U } w机)
填料(搜集资料)和初步细化的工作,我a @ m G _ | X K :通常是用日常摸鱼时间来做。
比如大家平时可能看到我在读者群里聊天,那时候我可能就在同时做着资料搜集的活。这些活是一个比较放松的工作状态,可以一边听着歌、聊着天,一边看资料、写初稿。
对于案例整理,O 2 y J | N 0 :我通常有两点要求——
一是要纵向梳理。
看一个企业、品牌在相r p P v T w * C X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比如3R m r K O ~ { 4 8-5年,甚至w ! @ ! 7 { J j $10-20年)主要的营销动作是什么,f d | ? F ! 2这样你才能从中梳理出这个企业的核心战略,以及围绕核心战略企业是如何进行长期规划,又如何调整其战略的。
然后b q v p,围绕这个核心战略,再去l * F e看企业在4P端如何配合,推出了哪些新品,产品如K { \ 2何进行组Q E w N | $合,开发了哪些渠道_ n 3 ,,渠道政策和终端推广做了什么,甚至是供应链C j s和生产端又做了什么。
还有品牌传播端,再去看品牌^ D | ~ Y j J主张、年度主题、Campaign主题、社媒话题、IP、品牌故事、品牌片、主KV都是什么,以及广告、公关、活动、各媒体平台又具体做了什么。这样我们看到的案例才相对完整、面面俱到。
再然后,我们最好还要再去找一找这家企业历年的市场表现和销售数据,这样我们才可以据此判断企业战略正确与否,并去思考企业是如何根据市场状+ @ = &况与表现来制定战略和调整战略的。
反之,如果我们只是看了企业一次品牌战役、一个推广动作,甚至是只看了一句传播口号、一张企业海报,就开始大肆点评这家企业的营销得失,那么从中得出的* I ] \ C r i h结` Z S Z w j / c `论大概率是错误的,是轻佻而有失专业的。
二是横向对$ X y Y比。
除了看目标企业的市场战略和战术动作,. 9 x Q n , W [ ;我们还要看一看它的主要s _ , ` : j K H竞争对手在做什么,市场表现如何;以及整/ K W个行业的竞争状况和发展趋势又如何。
这样做一是为了便于我们从竞争的视角去审视企业战略,因为很多战略都是竞争战略;
二是有了对比,我们才能更清晰认识到不同企业的得失、战略的优劣;
三是有利于我们更全面3 u S L O e E @ 4了解不同Z N B M的战术打S A m C { ` | .法。
每家企业面对的市场状况不同,拥有的资源不同,内在的基因和文化也不同,因而它们选择了不同的路线和打法。营销不存在唯e X c 3 w s一解。
最后,在文a X b f 0 L T \章精修这一步,就需要抽出大块的、相对完整的时间静a U \ d b o心、专注去写了,它跟填料和初稿的工作模式完全不同。
比如说,在写初稿时我通常会边听歌边干活,但在精修这一步则根本听不了,即使听的话也只能听古典乐或| k s # R q – c e者放一些白噪音,带歌词的音乐会对专注力造成干扰。精修时我E & l也常常会! q Y A /带上耳机,打开降噪模式,但是不播放音乐。
再比如说,写初稿时我通常是坐在我舒适的皮质t & 1 5 @ j办公椅上,舒舒服服地写。但是在文章精修时我往往是站在写,把电脑放在我的吧台桌上。要么,我就找一间咖啡馆,或者楼下麦当劳肯德基,点一杯冰美式一口气灌完,沉浸式写作几小时。
太舒服的状态没法专心写作。我不喜欢那种在写作或读书前,还要先泡上一泡茶,播放好音乐,点一支香那样。那不是工作,而是休g l / ` Q闲。
我最理想的写作环境是在小黑屋,比如说酒o – S店,拉上窗帘,关掉全部灯光,只保留桌上的一盏台灯,然后聚精会, / ~神去写。写作的时候别说喝茶,连白开水我都不怎\ t R t E o么喝,因为水喝多了就要上厕所,上厕所就会打断思路。忍着渴,或者憋着尿,写完再喝水,再去卫生间。
顺便说一句,我还买了一个软硅胶的趾压板,* n Q o n 2 R写作时站上面,写作和足底经络按摩两不误,感觉还能刺激大脑神经。
顺便再分享一个小技巧/ m y b N I w。
像我平时要写的文章和书稿,有时我会把其C } s ~中的要点先写个几百字、上千字,然后发条微博,或者即刻,或者分享到我的读者群里。
因为是碎片化分享,所以逻辑不一定要r . ] A ? o那么严谨,数据资料也不用那么完善,文采也无须费心雕琢,所以写起来就毫无压力。但是有了这几百字打底+ K o 2 5 # ^ p @,后续扩+ 6 j N写成一篇文章也就容易了很多。
就像这篇文章一5 x * Y j样,它就是我今天下午在KFC花了两个多小时写完的,之所R z D B以说写就写了,写起来也很快,那是因为我很早就在微博上分享I U | 7 5 c U y s过我p \ k T ` g H N的写作方法,这篇也只是扩写而已。
网上曾有一张广为流传的图,我也在读者群W d i 1 O * R里做过分享。它说:“先做个垃圾出来,别想着b W 0 6一次成功D H | S , A Q `,别想着l j % w R一稿通过。有了垃圾,你就有了变废为宝的机会;不先制作垃圾,你就只有焦虑拖延的机会。”
先做碎片. W s ^ & I H y o化分享,再写严谨完美的文章,其实正是这种t E % 5 X o X [ R作业理念。所以,如果你也想写点什么东西的话,那就先开始吧。凯迪拉克有句广告语说:“所有的伟大,+ N 9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祝大家都能敢于开始,成就伟大。
作者公众号:空手:(ID:firesteal13)
最后分享下我一直在用的运营资料库,运营动脉拥有60000+份涵盖多平台的策划方案、行业报告、模板与案例,是运营人的高效助手,立即访问 www.yydm.cn 吧!
发布者:random,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ankan.com/dc/16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