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王智远
五一假期,你过得开心吗?
因为他和柴怼怼之间的纠纷,五一爆发了。
这事早在4月5号就开始了。
那天,柴怼怼发视频说胖东来卖玉石是靠“暴利”赚钱,还放出话_ J w L ) c x . 9来有证据。
面对质疑,胖东来没藏着掖着,接连做出回应:
公开销售数据、定价标准,甚至把产品送去第三方检测,还承诺P * ^ 6 9 U如果有质量问题可以退货。
即便如此,对方还是没放过他。
到了5月2日到3日,局势j N 6 A彻底升级。
于东来连发多条动态,不止威胁政府,还说,如果不通过法律手段追究对方责任,自己将退出胖东来,甚至关停胖东来。
这场风波持续半个月,直到最近抖音平台才介入处理。
而此时,B 8 g B ) E , j于东来也删除了此前发布的所有动态,并把自己的账号设置为私密状态。
这场舆论才低调收z I Q q场。
01
我身边有些朋友看到后郁闷,说:
一个网红,至于这么较真吗?
于东来这大企业家脸都不要了,跟对, 9 { G 7 d a T方撕破脸,是不是太不理智、太偏执了?
我反而觉7 B * 5 S p {得,我们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你有没有听到于东来那声呐喊?
这让我想起电影《哪吒》里G r x p V p ] & t的一句台词:我活不活无所谓,我就要你死。
这句话虽然有点狠,但在现实中,它变成了h X D ? J x , E :一种控诉。
控诉什么呢?
于东来不是在p U Y跟柴怼怼一个人过不去,他在{ W E ( 4 0 U u p对整个网络环境发声v 2 W d Z 9 [ Z:
谁都可以随便说话、随便抹黑别人却不用负责的时代,老实做I q S | V Y 3事的人到s t F [ W t s底还能不能活下去?
造谣动动嘴,一条短视频就能掀起轩然大波;
而企业呢?
要自证清白,得打官司,一拖半年起步,要公开数据、还得冒着泄露商业机密的风险,要应对舆论,还得花钱请团队做公关….I i r H Q ~ I m.
这不是越想证明自己没问题,反而越被动吗?
其实,这件事,早在行业内不是个例了。2024. ) T k o年7月,网传金龙鱼某批次食y t h e $用油,使用油罐车运输的视频。
结果,他们又是调研、又是公开数据,甚至还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验证,可即便如此,还是被一些人质疑在 “洗白”。
2024 年,一顾客称收到三只松鼠的死蜗牛并发布视频,
后经三只松鼠调查,该顾客曾多次购买商品后,申请仅退款不退货,理由多为商品内有异物、收@ L T t f X g到死宠物等,
且存在将已死蜗牛放置到三只松鼠零食袋子里进行拍摄等恶意行为。
后来,三只松鼠遂发布声明,澄清事实,并表示已向警方报案;
但现在仍有人怀疑,三只松鼠到底干不干净。
这类事件数不胜数,已经形成产业链O 9 Z % l R。
那些靠泼脏水、蹭流量的人,反而成了赢家;
而真正踏踏实实做生意的企业,却总被盯着挑毛病。
这次于东来撂下狠话,在用自己的方式,逼大家去思考一个问题:
行业的规则,是不是乱套了?
我认为,这件事不只是企业和网红之间8 ( D P I u T : .的冲突,也戳中了每个人的痛点;
想想看,我们被误解时,不也I m H / e #常要拿出聊天H X + , = Y L记录、截图、甚至是各种证据,V c f / G a P才能证明自己没撒谎吗?
现在社会,对“好人”的要C ( 9 o M V s F `求越来越高;
企业i O 9 w要是赚了钱,就会被说是“暴利”;
不赚钱,又会被说是“作秀”。
这不是逼着企业去玩流量游戏,要么得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毫B ! ( i F f = i无隐私地接受审视吗?
所以,于u ) F $东来的“Q ! H C b W ?疯”4 1 P T \,是理想主义者的愤怒。
他试图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告诉大家,当恶意可R t 9以随意横行,当真相变得无关紧要,这个世界的e | O商业文明,就已经开始崩塌了。
02
看看现在这网红经济,早不是“流量为王”那么简单了w g M Y A Q i + f,已经滑向了“暴力、观点即生产力”的深渊。
谁在纵容恶?我c & = S A S { :不敢下结论。
拿柴怼怼来说,那条质疑胖东来的视频一发出去,互动量直接翻了10倍q B _,比平时卖货赚的8万还多,这说明现在“情绪价值”比商品价值更1 4 4 c G d / ` c容易变现。
骂得越狠,涨粉越快,带货越多,这才是现实。
再看东北某姐,她团队干的事儿,简直离谱;
一边虚假宣传卖红薯粉,一边威胁打假博主,平台不仅不拦着,反而把她的内容推给那些容易激动的人。
结果就是:吵得越凶,算法越爱推,流量0 = 2越大。
这不是恶性循环E w ] w e 0 D x是什么?我都快看不懂这个世界了。
短视频平台早不是拼内容质量的S P b , } q地方,它拼的是:谁能挑动情绪。
有调查m V { ^ ] J显示,73%的网民都觉得负面信息传播得更快。
因为平台算法看重的不是事实,而是情绪标签。
比如:某姓司的财经博主偷税那事,他硬生生搞出个“爱国VS资本”的对立话题,一条视频互动量就破百万。
这就是典型的“争议=流量=变现”。
不仅如此,这背3 = d S b ^后资本也在推波助澜,有MCN机构内部文件显示,争议人设的转化率远高5 / c \ ? G j于常规内容。
有些资本方甚至主动策划冲突事件,就是为了收割流量红利。
另外,社交媒体的“信息茧房”也让负面更容易传播。
腾讯新闻2024年6月24日有个报道,名叫《5名“网红”涉嫌诈骗被抓,警方公开征集犯罪线索》,当中有个案例说:
有个扛水泥的工人,为S r 0 _ t了给网红打赏,花了3.7万,那得扛3\ \ + { ; h 0 ,700吨水泥才能A z f * N u { g h赚回来。
这不是悲剧是什么?
说到底,每个人都是“暴力牟利”的帮凶,也是受害者。
普通人点赞、转发争议内容,看似伸张正义,其实在用道德审判换取情绪宣泄,就像在单位里,通过八0 M , . – n卦别人隐私来获得认同感一样。
而当= ^ O v H { p 5 Q消费者发现东北某姐的红薯粉根本不对板时,维m ` 8 ` x G P D P权成本高得吓人:要取证、要投诉、要跑流程……
相比之下,损失钱还没请律师贵,很多人干脆放弃了,就像网购被骗了几百块,懒得追责一样。
更荒诞的是,大家一边痛骂网红逃税,一边又给“日入30万”的炫富直播疯狂+ z + c刷礼物;
这不是嘴上说讨厌特权,心里却崇拜特权吗?
典型的“3 P _ : G ~精神分裂式围观群众”。
所以,我不敢把锅全甩给短视频平台;
网红经济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资本、平台、用户三方合谋的结果。
资本那边,早就把道德准则当成了避税工具,专门扶持“黑红人设”来收割短期利益。
平台呢,算法优先推荐有争议的内容,对诈骗行为还经常延迟封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至于用户,你们自己看看评论区就知道了。
这场合谋,最4 I ? ~ , ~ #终把商业文明拖进了“数据达尔文主义”的泥潭:
好人沉默,恶人狂欢。
当暴力观点q ~ B ) _ / Q c成了流量密码,我们每个j x N h Z U人都在推波助澜,也都在承受代价。
03
当坏人被纵容,说话的人却被打压,越来越多企业家开始闭嘴,不是他们没话说,而E Q \ u r h %是说了也没用,甚至越说越麻烦。
你有没有想过:老板们突然都不说话了,是怕惹事,还是整个环境让他们没法开口?
来看看几个例子:
王兴关掉了微博,黄峥也不当CEO了。
他们的沉6 A N @ ] \默,被很多人理解为是在适应政策变化和公众对资本的不满。
而新一代企业家,董明珠、雷军,不太一样。
他们敢发声,敢硬刚。f – ) E 2 w K
董明珠举报F i G C ( R别人偷技术,雷军还起诉过造谣的自媒体。
结果呢?董明珠因X 7 / Q % A为说话太直,格力股价一直不好;
雷军虽然赢了官司,但舆论反而说他在玩资本游戏d @ + }。
看起来i : t [,他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闭嘴,要么硬| i : g拼。但这背后,是他们在夹缝中求生存。
一边是“资本原罪”的帽子,不管做什么都容易被骂;
另一边,网上有些人专门靠制造x ; } \ u A 7 ~ 8争议赚钱。
这种环境,逼得企业家只能保持沉默。
再. Q D ^ a S z来看看网络暴力的问题。
现在,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t P j O Z G c。
有人专门写企业的负面文章,还有人造假视频敲诈企业。
这些人能赚到钱,是因为平f P Y \ \ n 0 F a台喜欢推送有争议的内容。5 h w : |
那企业怎么办?维权成本太高了。
打官司要花时间、花钱,最后可能赔不了多少。
有些人干脆认了,直接给点钱了事,U , m a 4 B 6 t C比走法律程序还快。
大家痛T _ W I _ C z恨资本* ; 0 A b , g D C的不公,有些人逃税被抓,网友还嘲笑罚得太少,
但另一方面,[ ~ 3 J } ~又愿意相信那些流量高的故事。
我不是要站哪边,只是想说:
企业家的沉默,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说话,
是他们发现,说了不仅没用,反而更糟,这是系统出了问题。
当网络暴力变成一门生意,当平台规则偏向造谣者,当法律没办法有效保护正当权益时,沉默就成了最安全的选择。
所以,资本、企业家、平台都该反思:
你们说商业环境被流量、舆论搞坏了,到底谁搞坏的呢?
你们真应该学学胖东来,它像理想主义和流量暴力之间的一场终极对决。
04
都2025年了,到底什么是好的商业文明?
站在企业、消费者、员工三者之间,能不能找到一个平衡点?
有没有一种模式= ( e u l,能让大家都接受、甚至都愿意参与?
我认为,都0 & z x 0 . r说胖东来被神话了,但确实值得停下来审视一下。
他们推行半天工作制,员工一年有40天年假,平均工资接近一万元,福利也很好。
这种做法,在传统零售行业看起来简直“反效率”。
但奇怪的是,他们j A E 0 /的人效却很高。
每个人] J S d J { ~每年能创造82.6万的价值,是行业平均水平的3倍多;
这其实回答了一个F N ^ 6 e j 8 4 m问题:高福利和高效率,并不是^ E F g ;对立的。
当我们不再一味追求情绪变现,而是转向价值创造,用长期积累的信任去做生意时,你会发现:这样的模式,是所有人都Q _ 0 E 8 V G c向往的。
因为,不只是员工想要好待遇,消费者也愿意为诚信买单. e t,企业也能从中获得稳定的发展。
再来看他们的经营哲学:
把95%的利润分给员工,还规定商品毛利不能超过30%。
为了帮助同行,比如永辉、步步高,他们甚至自己掏了8,300万,主动损失了19亿的销售额去支持对方。
有人质疑这是在“伪善营销”,是在炒作。
但我忍不住想) h u问:是我们对好人太苛刻了,还是我们根本不希望企业做好事?
这个问题我没有答案。
一方面,大家点c p ^ X A \赞胖东来的“无理由退P ! l 5 u c 9 K换货”“公开进货价”;
另一方面,又吐槽它的东西有点贵,不如别家便宜。
这是一种很微妙的心态:既渴望真诚,又沉迷审丑。
就像职场里,一边推崇努力奋斗的人,一边又羡慕那些“摸鱼”的高手。
说到底,人性是矛盾的。
我们讨厌别人投机取巧,可自己总想着走捷径。
胖东来这样的“乌托邦”到底能不能推出下去?我认为,关键要看三` n Z件事:
一,要有制度保b q 9 u J C ` n护,防止好企业名誉被恶意攻击;
二,要有技术支+ | ; } #持,最起码,短视频平台,你得让企业、个人摆脱“自证清白”陷阱;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觉醒。
我们要学会用“理性点击”来投票,拒绝为低俗、审丑的内容输血,就像于东来说的:善良不g i J ] 8该成为被x b H @ z R欺负的理由。
也许,当企业从“流量达尔文主义”走向“人本资本主义”,我们才能真正迎来一种新的商业@ G m 6 3 x文明。
看看被胖东来改造过的企业:永辉、江西嘉百乐、湖南步步高、中百集团,它们已经崭露头角。
这说明,改变是可行的;商业世界,我们该醒醒吗?
作者公众号:王智远(ID:L X , ? u q 8Z2014Q _ l K e 8 W40)
最后分享下我一直在用的运营资料库,运营动脉拥有60000+份涵盖多平台的策划方案、行业报告、模板与案例,是运营人的高效助手,立即访问 www.yydm.cn 吧!
发布者:random,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ankan.com/al/14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