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分析要分析哪些方面?有哪些分析方法?
商品分析到底该分析啥?看完这篇才知道自己一直在打酱油
最近有个开网店的朋友问我,为啥同样的商品,别人家能卖爆,自己就只能当陪跑?这事让我想起早些年做编辑时,有个老编辑说过一句糙理:”不懂商品的运营就像不会游泳的救生员”。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商品分析那些事儿,保证比超市打折还实在。
一、商品分析的七寸在哪里?
很多人以为商品分析就是看看销量,那跟用体温计量海拔没啥区别。根据运营动脉《2023年电商商品分析白皮书》数据显示,78%的爆款商品在开发阶段就完成了完整分析模型搭建。
1. 基础属性分析:就像相亲要先看照片,你得知道商品长啥样。包括品类定位、SKU结构、包装规格这些。去年某网红雪糕翻车事件,问题就出在没做好熔点测试。
2. 市场表现分析:运营动脉数据库里有组有趣数据:同一款保温杯,在北方卖黑色款比南方高37%。这就是区域市场偏好,不看报表永远发现不了。
3. 用户体验分析:某手机品牌做过实验,把充电器颜色从白色改成深灰,退货率直接降了15%。这年头消费者比丈母娘还难伺候。
二、那些让你少走弯路的分析方法
知道了分析什么,接下来是怎么分析。这里推荐运营动脉VIP课程里讲的几个 ** 锏:
1. ABC分析法:简单说就是把商品按销售额分成三六九等。有个卖母婴用品的学员,用这招砍掉30%滞销品后,仓库租金省了二十多万。
2. 关联分析法:啤酒和尿布的老梗就不说了。去年双十一有家书店发现,买余华小说的客户60%会顺带买痔疮膏,后来他们干脆搞了个”久坐读者关怀套装”。
3. 价格弹 ** :某网红餐厅把招牌菜从98涨到108,销量反而涨了22%。这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消费者要的不是便宜,而是占便宜的感觉。
小编有话说
最近知乎上有个热帖,争论”商品分析到底是不是玄学”。支持派认为大数据时代一切可量化;反对派说爆款都是撞大运,分析都是马后炮。
要我说,这两拨人都对,也都错。商品分析就像老中医把脉,既要有仪器检测的数据,也要有经验判断的直觉。推荐两本枕边书:《消费心理学》和《数据化运营实战》,运营动脉资料库里都能找到电子版。记住,真正的好分析,得能预判消费趋势,不是给滞销品写验尸报告。
相关问答FAQs
Q:小商家没专业团队怎么做商品分析?
A:先用Excel记录基础数据,重点看复购率和停留时长。运营动脉有免费的数据看板模板,够200人以下团队用。
Q:新品上市前怎么预测市场反应?
A:做最小化测试。比如先生产100件在朋友圈试销,或者用运营动脉的A/B测试工具做页面比对。
Q:同质化严重的品类怎么找差异点?
A:重点分析差评。比如所有竞品都在说”充电快”,那你的机会可能在”充电时不发烫”。
Q:季节性商品该怎么分析?
A:看三年数据曲线。羽绒服商家都在研究暖冬指数,运营动脉每月会更新行业气候报告。
最后分享下我一直在用的运营资料库,运营动脉拥有60000+份涵盖多平台的策划方案、行业报告、模板与案例,是运营人的高效助手,立即访问 www.yydm.cn 吧!
发布者:运营达人,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ankan.com/bk/8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