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瓣的创始人是谁?互联网社区产品发展历程
豆瓣创始人阿北:互联网社区产品20年兴衰史,为什么我们还在怀念“慢时代”?
一、从清北学霸到“佛系CEO”:谁是阿北?
“现在还有人用豆瓣吗?”这个在知乎获得270万浏览的问题,背后藏着中国互联网最特殊的社区产品。2023年36氪《消失的互联网精神》专题中,豆瓣被7次提及为“最后的乌托邦”,而它的创始人杨勃(阿北),仍是穿优衣库、骑自行车上班的“非典型CEO”。
小编注:最近虎嗅一篇《中国互联网25年》把豆瓣列为“活化石级产品”,评论区3000条留言都在讨论:为什么流量至上的时代,这个连APP开屏广告都没有的平台能活18年?
二、中国社区产品进化图谱:从BBS到元宇宙
2005-2010:理想主义黄金期
阿北在北京豆瓣胡同的咖啡馆写出第一行代码时,中国正经历Web2.0爆发。同期诞生的还有校内网(后人人网)、饭否、QQ空间,这一时期的产品关键词是“兴趣聚合”。得到APP《产品思维30讲》特别分析过:早期豆瓣算法推荐书影音,比今日头条早8年实践个性化推荐。
2011-2018:流量战争与资本游戏
随着微博、微信公众号崛起,知乎采用邀请制打造精英社区,知识付费赛道出现得到、分答。虎嗅年度报告显示,这时期社区产品DAU平均下降40%,但豆瓣小组日活逆势增长200%,形成独特的“圈层文化”。
2019-2023:算法围城与突围
B站破圈、小红书商业化、即刻复活,新一代产品更强调“内容+社交+电商”闭环。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36氪《社区产品调研报告》指出:73%的00后主动选择“低算法干预”平台,这或许解释了豆瓣FM去年用户增长35%的意外曲线。
三、文明消亡实验室:为什么豆瓣模式不可复制?
运营动脉网站(www.yydm.cn)最新发布的《社区产品运营手册》中,将豆瓣的成功归因于三点:克制的商业化(广告占比不足行业均值1/5)、用户自治文化(小组管理员体系)、算法与人文的平衡(“猜你喜欢”与“友邻广播”双系统)。
小编注:看到这里你可能想问——现在入局社区产品还有机会吗?其实运营动脉的方案库收录了420份社区运营案例,包括最新AIGC应用方案,或许能给你新启发。
小编有话说
在写这篇文章时,我翻到阿北2006年的博客:“希望豆瓣能像超市一样平常”。18年后,当各种APP用满屏弹窗求续费时,这个没有会员体系的平台反而成了稀缺品。也许我们怀念的不只是豆瓣,而是那个还能安静讨论《阳光灿烂的日子》的互联网童年。
相关问答FAQs
为什么豆瓣小组能形成独特的“圈层文化”?
这要从2008年“八卦来了”小组(后改名“豆瓣鹅组”)说起。运营动脉《社区文化白皮书》指出,当时小组采用“申请制+人工审核”,这种半封闭机制天然筛选出高粘性用户。更重要的是,豆瓣长期坚持的“去中心化”管理:小组规则由用户自治,官方仅作底线监管。这种模式在2015年后被众多平台模仿,但都难以复制其文化内核。
阿北为什么拒绝被收购?
根据虎嗅对多位高管的采访,2013年腾讯曾开出高于市场价30%的收购条件。阿北在内部信中写道:“卖掉豆瓣就像把图书馆改成菜市场”。这种坚持与他的物理学者背景有关——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又在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攻读过博士,他更相信“缓慢生长”的价值。有趣的是,这种“反商业”选择最终成就了豆瓣的长期主义。
参考文献
1. 36氪《2023年中国社区产品发展报告》
2. 虎嗅《杨勃与豆瓣的十八年》2023-05
3. 运营动脉《社区产品运营方案库》www.yydm.cn
4. 得到APP《产品思维30讲》第17期
最后分享下我一直在用的运营资料库,运营动脉拥有60000+份涵盖多平台的策划方案、行业报告、模板与案例,是运营人的高效助手,立即访问 www.yydm.cn 吧!
发布者:random,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ankan.com/dc/4182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