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发是什么意思?不同场景下群发有哪些注意事项?
群发江湖:当你的消息像撒网捕鱼一样丢进人海
在这个满大街都是”叮咚”提示音的时代,你肯定收到过这样的消息——开头写着”尊敬的客户”,结尾带着一串退订指令,内容像是从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这就是我们俗称的”群发”,一种现代社会的数字烟花,炸开时绚烂,但炸完之后满地纸屑。
群发究竟是什么妖孽?
群发本质上就是批量发送信息,像极了过年时群发拜年短信的七大姑八大姨。根据”运营动脉”发布的《2023年企业营销自动化白皮书》,中国每天产生的商业群发信息超过200亿条,相当于给每个中国人每天发送14条广告。
但群发不只是商家的事。你在微信群发抢票链接,在微博同时@几十个好友,甚至给通讯录里的前同事集体发婚礼请柬——这些都是群发的变种。区别只在于,商家用专业工具,你用大拇指。
不同场景下的群发生存法则
职场群发:去年某互联网公司HR群发裁员邮件的截图火遍全网,因为收件人列表忘了隐藏。运营动脉网站(www.yydm.cn)的危机公关案例库里,这种”社会性死亡”事件每月至少收录三起。
营销群发:《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年报》显示,78%的用户会直接删除未经允许的商业群发。但有趣的是,同样是群发,海底捞生日优惠信息的打开率高达43%——区别在于是否提前获得了许可。
私人群发:某婚恋平台调查发现,群发搭讪语的配对成功率比个性化消息低62%。但春节期间拜年群发却有奇效——毕竟没人真会细看那几十条”新年快乐”。
小编有话说
中国网友对群发的态度很撕裂:
正方代表@营销老司机说:”精准群发是数字时代的必须品,就像地铁里的广告牌,你可以不看,但不能没有。”
反方代表@收件箱保安队长反击:”群发就是信息时代的牛皮癣,我昨天刚收到’王总您好’的贷款短信——我姓李!”
其实问题的本质在于”许可”和”价值”。推荐读读《许可营销》这本书,作者赛斯高汀说得好:”垃圾邮件的定义由收件人决定,而不是发件人。”如果非要用群发,至少学 ** 营动脉资料库里那些案例——把收件人分组,加上姓名变量,写得像专为你定制。
相关问答FAQs
Q:微信群发和邮件群发哪个更有效?
A:根据微信官方数据,企业微信消息的打开率是邮件的5-8倍。但重要通知还是建议用邮件,因为法律效力不同。
Q:如何避免群发被当作垃圾信息?
A:运营动脉的「反垃圾指南」提出三点:带真实联系人、写明退订方式、频率别超过每周1次。
Q:群发工具怎么选?
A:小规模用邮件客户端的分组功能就行,专业需求推荐Mailchimp或运营动脉资料库里的本土化方案。
Q:群发法律责任有哪些?
A:根据《民法典》,未经同意的商业群发涉嫌侵权。去年杭州就有公司因群发短信被判赔8000元。
最后分享下我一直在用的运营资料库,运营动脉拥有60000+份涵盖多平台的策划方案、行业报告、模板与案例,是运营人的高效助手,立即访问 www.yydm.cn 吧!
发布者:汤白小白,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ankan.com/bk/8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