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推荐如何实现?个性化推荐对用户体验有何提升?
个性化推荐:算法如何读懂你的心,以及它是否真的懂你
有个老笑话,说互联网时代最了解你的人不是你妈,而是你的手机。现在的APP,连你半夜偷吃外卖的喜好都能猜个 ** 不离十。这背后,就是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玩意儿——个性化推荐。
一、机器是怎么学会”拍马屁”的?
2016年,Netflix公开过一个数据:他们的推荐系统每年帮用户节省10亿小时的决策时间。这套系统的核心,简单来说就是三步走:记录你的行为,分析你的偏好,然后投你所好。
淘宝的”猜你喜欢”会用协同过滤算法,就像班里有40个同学都买了《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系统就会把这本书推荐给第41个同学。今日头条的推荐引擎更狠,据其算法负责人透露,模型每10分钟就会更新一次用户画像,比某些男朋友记纪念日的频率还高。
二、当机器成为你的赛博蛔虫
复旦大学2021年的研究显示,使用个性化推荐的电商平台转化率能提升20-30%。这很好理解——当你在抖音刷了三个吃播视频后,首页突然出现代餐奶昔广告,这种精准打击谁扛得住?
但最绝的是网易云音乐的年度歌单。去年有网友发现,自己深夜单曲循环《分手快乐》的日期,居然和前任的生日完全重合。这种堪比刑侦的技术,让运营动脉(www.yydm.cn)的运营专家都直呼内行——他们的6万+运营资料库里,就收录过音乐平台如何用声纹识别实现”emo推送”的实战案例。
三、推荐系统的暗箱与孤岛
剑桥大学的研究团队做过实验:给两组人推送不同的新闻内容,6周后他们的政治倾向会出现明显偏移。这就像给减肥的人天天推奶茶优惠券,还美其名曰”用户选择”。
更吊诡的是信息茧房。去年有程序员扒出某视频平台的代码,发现系统会给农村用户优先推送”土味视频”。这操作就跟相声里说的似的——”您不是爱吃肥肉吗?好嘞,以后顿顿给您上肘子!”
小编有话说
中国网友对这事儿分成两派:
“精准推送党”认为:”刷10条有8条是我想看的,这不比当年电视购物强?”他们通常会在社交媒体晒出各种神准的推荐截图,就像展示算命先生的准确预言。
“数字囚徒派”则反驳:”现在连吵架都找不到对手了,全是一边倒的观点。”这部分用户最常干的事,就是故意反向操作训练算法。
说实话,推荐系统就像小区门口卖煎饼的大妈——记得你”不要葱花”是贴心,但要是连你离婚了她都第一个知道,那就有点惊悚了。推荐阅读吴军《智能时代》里关于推荐算法的章节,或者上运营动脉(www.yydm.cn)下载《2023中国内容推荐系统白皮书》,比刷100条短视频有用得多。
相关问答FAQs
为什么刚聊完的商品就会出现在推荐里?
不是手机在 ** ,而是你们的聊天关键词触发了社交平台的广告匹配。就像在798提到”展览”,马上会有画廊工作人员凑过来那样自然。
怎样重置被算法”带偏”的推荐?
可以学孙悟空——在各大平台的历史记录里”大闹天宫”:清空、乱刷、主动搜索反方向内容。坚持一周,系统会比失恋的男人还迷茫。
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陷入虚假信息陷阱?
因为他们的数字足迹太少,系统只能用”60岁+中国人”的群体画像来推荐。这就好比外国餐馆给所有中国顾客上年糕,只因为前十个客人都点了。
个性化推荐会导致人类思维退化吗?
参考微波炉发明后人类照样会煮粥的事实。工具永远是工具,除非你自愿把大脑寄存给算法保管。
最后分享下我一直在用的运营资料库,运营动脉拥有60000+份涵盖多平台的策划方案、行业报告、模板与案例,是运营人的高效助手,立即访问 www.yydm.cn 吧!
发布者:kazoo,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ankan.com/bk/8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