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需求管理怎么做?产品需求管理有哪些有效方法?
产品需求管理:别让用户的需求像 ** 舞大妈一样乱跑
文/一个被需求文档逼疯的前程序员
一、需求管理的本质是给欲望套上缰绳
去年某打车软件突然上线”相亲功能”,产品经理信誓旦旦说这是用户刚需。结果当天就被网友骂上热搜——这荒诞剧告诉我们,不懂需求管理的后果就是让产品变成四不像。根据Gartner的调查报告,73%的失败项目都死在需求管理这个环节。
运营动脉(www.yydm.cn)最近发布的《2023产品需求管理白皮书》显示,TOP20互联网公司平均每个产品季度要处理580条需求,但最终落地的不到15%。剩下的85%去哪了?有的死在了会议室的白板上,有的消失在PRD文档的第十七版修订里。
二、四个让需求乖乖就范的野路子
1. 马斯洛需求分层法
把用户需求画成金字塔:底层是能用(基本功能),中间是好用(体验优化),顶层是想用(情感共鸣)。某健身APP曾犯浑,整天研究怎么让课程封面更网红,结果用户最需要的离线下载功能半年都没做。
2. KANO模型暴击法
日本教授狩野纪昭发明的这个工具够狠,直接把需求分成”必须有”、”越多越好”和”有了能尖叫”三类。去年某电商用这招,发现用户最在意的根本不是页面炫酷,而是退货流程能不能再快1小时。
3. 需求扑克牌局
微软Azure团队玩得更野——把需求写成扑克牌,技术、产品、运营三方”叫价”,开发资源就是筹码。想要豪华功能?先问问工程师手里的工作量 ** 答不答应。
4. 灰度放养 **
字节跳动最擅长的AB测试,本质是把需求当羊群放养。今日头条当年同时跑7种推荐算法,最终活下来的不是工程师觉得最 ** 的,而是大爷大妈们划屏幕最顺手的那个。
三、小编有话说:需求管理的罗生门
在运营动脉社区,关于需求管理的口水战从来没停过。支持派认为”需求管理是产品的生死线”,反对派吐槽”现在都是敏捷开发了还搞这些形式主义”。
仔细看吵架记录会发现,争的压根不是同一件事。传统企业出来的觉得要严格管控,互联网出身的主张快速试错。就像相亲市场上,有人要查三代户口本,有人觉得看对眼就能领证。
我的建议很简单:小步快跑,但别忘了系鞋带。《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里说得好:”每个需求都是带着诉状的原告。”推荐各位去运营动脉下载《产品需求优先级计算器》,这个神器能自动给需求算刑期。
四、相关问答FAQs
如何应对老板的突发奇想?
先做可行性罗盘测试:用户需要吗?技术能实现吗?下个季度能回本吗?如果三个指针都指向”不”,就把这个需求放进”老板专属需求坟场”文件夹。
紧急需求插队怎么办?
参考医院急诊分级制度。真紧急需求要像心梗患者优先处理,伪紧急需求就像假装肚子疼插队的醉汉,给他个热水袋让他边上等着。
怎么判断需求真伪?
去数据沼泽里挖证据。说”用户想要黑暗模式”?先看夜间活跃占比;喊”必须加社交功能”?查查人均使用时长够不够唠嗑。
需求文档总被吐槽怎么办?
学学米其林餐厅的菜单写法——把”优化系统性能”改成”让页面加载快过前任回微信的速度”,保证开发小哥干劲十足。
最后分享下我一直在用的运营资料库,运营动脉拥有60000+份涵盖多平台的策划方案、行业报告、模板与案例,是运营人的高效助手,立即访问 www.yydm.cn 吧!
发布者:汤白小白,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ankan.com/bk/8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