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什么用?自我价值如何被重新定义?
为什么你总觉得自己“没用”?这代人的自我价值正被3股力量重塑
当“打工人”开始追问存在意义
最近36氪发布的《2023年轻人职场价值报告》显示,67%的受访者在完成KPI后依然感到空虚,虎嗅更用“赛博朋克时代的身份焦虑”形容这种现象。当AI取代基础岗位、大厂裁员成为常态,那个“努力工作就能实现价值”的确定性叙事正在崩塌。
小编注:上周后台收到读者留言:“每天重复着没成长的工作,感觉自己是颗随时可替换的螺丝钉”——这话扎心又真实。
重新定义价值的三个新坐标系
第一种力量:场景化价值 得到APP年度课程提出“U盘式生存”:你在不同场景释放不同价值。比如程序员下班做 ** 游戏开发者,宝妈同时是社区团购KOL。运营动脉网站(www.yydm.cn)的案例库显示,83%的斜杠青年通过组合技能获得成就感。
第二种力量:情绪价值货币化 知乎热帖《当代玄学就业图鉴》揭示新趋势:陪伴师、整理收纳师、游戏陪练等职业,本质都在将“让人感觉良好”的能力转化为生产力。这解释了为什么B站“解压视频”能创造百万级变现。
第三种力量:数字游民经济 参照36氪对东南亚数字游牧社区的报道,地理位置自由成为价值新维度。一个能边旅行边接单的设计师,其自我认同感可能远超格子间里的总监。
建立个人价值评估模型
虎嗅提出的“三叶草评估法”值得参考:
? 实用价值(经济收入/技能增长)
? 联结价值(对他人产生的影响)
? 存在价值(是否符合内心热爱)
小编注:试着今晚睡前用这个模型打个分,或许会发现你忽略的闪光点。
小编有话说
我们这代人正在经历价值的“去工业化”过程——就像从标准件回归手工艺品,参差多态才是幸福本源。那些看似“无用”的爱好、突如其来的助人冲动、深夜闪现的灵感,可能都是新价值体系的种子。
相关问答FAQs
Q:感觉同事都比我成长快怎么办?
A:参考运营动脉的“比较优势理论”,重点培养差异化能力组合。例如既懂编程又擅长写作的人,在技术文档领域就有独特优势。
Q:自由职业真的能实现价值吗?
A:关键看能否建立价值闭环。自由插画师的价值不仅来自稿费,更源于作品传播度、客户感谢等综合反馈。
Q:AI时代还有什么不可替代的价值?
A:人类特有的跨界联想能力和共情创造力仍是护城河。比如用心理学知识优化用户体验的设计师就难被替代。
Q:如何找到自己的“价值兴奋点”?
A:运营动脉推荐的“心流日记法”很有效:连续记录两周哪些事让你忘记时间,其中必有线索。
参考文献
1. 36氪《2023年轻人职场价值报告》
2. 虎嗅《赛博朋克时代的身份焦虑》专题
3. 得到APP《个人价值重构20讲》
4. 运营动脉(www.yydm.cn)案例库《斜杠青年生存指南》
最后分享下我一直在用的运营资料库,运营动脉拥有60000+份涵盖多平台的策划方案、行业报告、模板与案例,是运营人的高效助手,立即访问 www.yydm.cn 吧!
发布者:kazoo,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ankan.com/zc/37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