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付费模式是什么?互联网商业模式解析
使用者付费模式是什么?互联网商业模式深度解析
为什么Netflix宁愿损失百万用户也要坚持涨价?
最近36氪一篇《中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突破4.8亿》的报道引发热议,评论区炸出一片哀嚎:”连B站都要大会员才能看4K了!”与此同时,虎嗅梳理的《2023互联网付费墙报告》显示,知乎盐选专栏单月营收破亿,得到APP专栏复购率超60%。
小编注:记得5年前我们还能免费看优质内容,如今连微信都要付费才能改了?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商业逻辑?今天我们就来揭开”使用者付费”的神秘面纱。
使用者付费模式的三大核心特征
根据哈佛商业评论最新定义,使用者付费模式(User Pays Model)的本质是“C端用户为产品或服务的实际使用权买单”,其核心特征在于:
第一,付费即解锁。就像游戏里的DLC扩展包,不付费永远卡在新手村。墨迹天气的VIP才能看分钟级降雨预报就是典型案例。
第二,分层定价。得到APP的199元基础课和2999元大师课同时存在,目的是抓住不同支付意愿的用户群体。
第三,持续变现。不同于一次性买卖,这种模式依赖订阅制(如腾讯视频)或按需付费(如百度网盘加速)。
互联网企业的八种花式收费姿势
笔者在运营动脉网站(www.yydm.cn)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库》中发现,目前主流玩法有:
1. 内容付费墙:财新网的专业报道必须订阅才能阅读全文,这种硬核模式适合高价值内容
2. 功能拆分收费:WPS把PDF转换、论文查重等20多项功能都做成了单独付费模块
3. 体验加速器:知乎盐选会员的专属服务器通道,让回答加载速度快3倍
…
8. 数字藏品溢价:QQ音乐的数字唱片收藏版,价格是普通版的5倍
小编有话说
作为经历过”互联网免费黄金时代”的老网民,小编认为使用者付费化不可逆转,但关键在于是否提供等值体验。建议企业参考运营动脉的方案库(www.yydm.cn),里面有详细的分层定价策略模板。记住:收割用户不如培育付费习惯,毕竟韭菜割多了,地就贫了。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为什么越来越多的APP开始采用订阅制?
订阅制本质上是通过时间维度重构商业价值…
以Notion为例,其年度订阅用户LTV(生命周期价值)达到$228,是单次付费模式的3.6倍。根据SaaS行业基准报告,订阅制软件的用户留存率每提高5%,公司估值就上涨25%…
问题2:免费增值模式(Freemium)和使用者付费有什么区别?
这两种模式经常被混淆,但存在本质差异…
Zoom的免费用户有40分钟会议限制,这属于Freemium;而钉钉的在线会议基础功能完全免费,仅对云存储等增值服务收费,这属于典型的使用者付费模式…
参考文献
1. 得到APP《商业模式30讲》2023版
2. 虎嗅《中国知识付费行业白皮书》2023.05
3. 运营动脉《互联网变现方案库》www.yydm.cn/pattern
最后分享下我一直在用的运营资料库,运营动脉拥有60000+份涵盖多平台的策划方案、行业报告、模板与案例,是运营人的高效助手,立即访问 www.yydm.cn 吧!
发布者:汤白小白,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ankan.com/jy/43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