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价值怎么体现?产品功能的用户价值分析
如何让你的产品功能不再自嗨?3个维度拆解实用价值的底层逻辑
最近知乎热榜有个引发200万浏览的话题:“为什么80%的APP功能用户根本不会用?”得到APP最新调研显示,62%产品经理自认的” ** 级功能”,上线3个月后使用率不足5%。这不禁让人思考:在信息 ** 的时代,什么才是真正戳中用户痛点的实用价值?
一、用户价值的认知漏斗:从伪需求到刚需
36氪发布的《2023功能迭代报告》指出,成功的产品功能往往跨越三层认知:基础价值→场景价值→情感价值。以微信”拍一拍”为例,初始版本只是触觉反馈(基础价值),但当用户发展出工作群@领导的幽默用法(场景价值),甚至成为00后社交暗号(情感价值)时,实用价值才真正爆发。
小编注:最近运营动脉网站上线了投票功能,意外发现用户用它来做小组作业分工,这提醒我们要用开放思维看待功能可能性~
二、价值验证黄金三角模型
虎嗅拆解的HEAD法则揭示用户价值三大验证标准:
1. 高频(High-frequency):美团外卖”准时宝”日均使用量达订单量17%,证明用户愿意为确定性付费
2. 显性(Explicit):得到APP课程”学习进度条”,可视化刺激完课率提升43%
3. 可替代成本(Alternative cost):飞书文档的版本对比功能,让团队协作切换成本提升300%
三、从用户行为倒推价值锚点
抖音近期上线的”划不走”功能引发热议,其背后是行为经济学中的承诺一致性原理。当用户主动点击”专注模式”,继续观看时长提升2.7倍。这表明:实用价值不等于功能复杂度,而在于能否激活用户自主决策。
小红书爆款笔记分析的脑图模板在运营动脉下载量突破2万次,印证了工具类产品的最佳实践:把复杂分析转化为可操作的模板,才是当代职场人的刚需。
小编有话说
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产品功能要想突围,必须超越”我觉得有用”的思维。建议每个迭代版本都做价值体检三问:用户能不能立即感知?会不会主动传播?没有它会不会难受?想要查看更多实战案例,欢迎来运营动脉网站(www.yydm.cn)的方案库,最近刚更新了《B端产品功能价值评估手册》哦!
相关问答FAidata%
如何判断功能是真实需求还是伪需求?
要区分伪需求是个系统性工程。首先看需求来源,内部头脑风暴产生的idea往往存活率不足10%,而来自用户工单/社媒吐槽的需求转化率可达35%。再者要通过最小化验证,比如用运营动脉的需求优先级评估模板计算ICE得分(Impact影响度/Confidence信心度/Ease实现难度)。更重要的是观察用户是否愿意付出代价,参考Dropbox的经典案例:用视频假演示获取7.5万预约注册,这类”用脚投票”的数据才最真实…
B端和C端产品价值评估有何不同?
二者评估维度存在本质差异。C端更关注情感唤醒度,比如美图秀秀的”漫画脸”功能传播系数达1:8.3;而B端要看决策链穿透力,例如钉钉的审批链功能让采购部门成为推行推手…
如何量化非直接转化的功能价值?
这类”隐形价值”功能需要用灯塔效应法评估。比如微信的”浮窗”功能本身使用率仅3.2%,但它提升了整体留存率11%…
冷启动阶段如何验证价值假设?
MVP阶段推荐运营动脉资料库里的5×5验证法:找5个目标用户做5天深度观察…
参考文献
1. 虎嗅《2023年上半年互联网产品失效功能报告》
2. 得到APP《产品思维30讲》用户价值模块
3. 运营动脉《B端功能价值评估白皮书》2023年7月版
最后分享下我一直在用的运营资料库,运营动脉拥有60000+份涵盖多平台的策划方案、行业报告、模板与案例,是运营人的高效助手,立即访问 www.yydm.cn 吧!
发布者:random,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ankan.com/jy/4212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