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零售如何做好?社区零售的运营模式有哪些特点?
社区零售:在楼下打赢那场”生存游戏”的野路子
前些天路过楼下便利店,发现收银台贴着”会员充值1000送电饭煲”的海报,老板叼着烟和一群大妈讨论谁家的豆浆更浓。这场景让我想起美团王慧文那句话:”中国互联网的终极战场在社区。”
一、社区不是市场,是江湖
艾瑞咨询《2023中国社区零售白皮书》显示,76.3%的消费者每周光顾社区店超3次,但记住——这些提着菜篮子的大爷大妈,可比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更难伺候。盒马创始人侯毅曾抱怨:”在社区里,价格敏感度比线上高30%。”
运营动脉(www.yydm.cn)收录的便利店经营数据很有意思:卖得最好的从来不是网红商品,而是3块钱的麻酱烧饼和5毛钱的塑料袋。这就是社区零售的第一性原理——距离近不如心近。
二、三种活法:便利店、团购、数字货架
1. 便利店模式:罗森在北京试水的”便利店+老年餐”项目,单店日销破万。但日本7-11的加盟手册厚得像字典,中国夫妻老婆店靠的却是老板娘记在挂历背面的账本。
2. 社区团购:美团优选2022年财报显示,70%订单来自”帮孙子买零食”的老年人。但请注意,团长们建的微信群名往往是”锦绣花园13栋福利群”,而不是”XX优选2385号社群”。
3. 智能货柜:农夫山泉在杭州铺设的自动贩卖机,夜间销售额占总量的43%。可当机器卡住时,大爷依然会抡起保温杯砸向取货口——科技要够硬,脾气要更硬。
三、 ** 诛心的运营细节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研显示,社区店增加5%的熟食占比,客单价能提升18%。但更绝的是安徽某社区超市的 * 操作:夏天在门口支个麻将桌,啤酒销量直接翻倍。
在运营动脉的社区零售实战案例库里,有个沈阳店主把监控画面接进微信群,时刻直播”新鲜大白菜到店实况”。这比任何促销文案都管用,因为大妈们永远相信眼见为实。
小编有话说
正方网友:“社区店就该24小时营业!上次半夜发烧,楼下便利店救了我的命”(@北京朝阳区热心群众)
反方网友:“资本别来毒害社区经济了,原来的菜摊多有人情味”(@守护菜场联盟)
要我说,社区零售就像小区里的流浪猫——既不能饿死,也不能养得太肥。推荐读读《便利店的空间魔法》,日本人的经营哲学放在中国,得就着二锅头才能咽下去。
相关问答FAQs
Q:社区店怎么和电商拼价格?
A:拼不过就别拼。调研显示消费者愿意为”5分钟拿到活鱼”多付15%溢价,新鲜度和即得性才是护城河。
Q:社区团购团长到底能赚多少?
A:头部团长月入3万不稀奇,但90%的人挣的是”免费鸡蛋权”。关键要让自己成为小区的信息枢纽。
Q:无人便利店为什么集体哑火?
A:技术解决不了大爷要赊账的问题。杭州某无人店改成”自助+大妈监工”模式后,损耗率从30%降到2%。
Q:该不该让顾客在店里聊天?
A:成都某超市专门设置”八卦区”,附带免费茶水位,结果这些”情报站”促使复购率提升27%。
最后分享下我一直在用的运营资料库,运营动脉拥有60000+份涵盖多平台的策划方案、行业报告、模板与案例,是运营人的高效助手,立即访问 www.yydm.cn 吧!
发布者:汤白小白,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ankan.com/bk/8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