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病是什么现象?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荷兰病:资源诅咒还是发展陷阱?
记得08年那会儿,国际油价像坐了火箭似的往上蹿,当时有人说这是天上掉馅饼,也有人说这是慢性 ** ——这不就是典型的荷兰病症状吗?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个让经济学家又爱又恨的经济现象。
一、什么叫荷兰病?
1960年代的荷兰发现特大天然气田,出口收入暴涨反而导致制造业萎缩。经济学家科登和尼瑞把这现象命名为“荷兰病”——就像吃自助餐猛嗑三文鱼结果主食都凉了,资源部门虹吸全体经济养分。
根据IMF统计,1970-2012年间资源出口超GDP20%的国家,制造业占比平均下降10%。你看 ** 的油气、智利的铜矿、中东的石油,哪个不是一边数钱一边发愁产业空心化?
二、荷兰病的发病机制
症状一:货币升值要人命。08年澳洲铁矿出口激增,澳元对美元两年升值47%,直接干翻当地汽车产业。丰田关了澳洲工厂时算过账:每辆车的成本比泰国厂高出3900美元。
症状二:要素市场大抽血。挪威石油工人平均工资是制造业2.3倍,年轻人谁还去工厂拧螺丝?数据显示,资源繁荣国家服务业占比普遍超60%,但多是低端消费服务。
症状三:制度偷懒综合症。委内瑞拉靠着石油收入搞全民福利,等到油价暴跌时,连卫生纸都要进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资源依赖国家 ** 发生率比均值高22%。
三、谁逃过了资源诅咒?
挪威算个特例。人家把石油收入塞进 ** 基金,现在市值1.4万亿美元,平均每个挪威人能分25万美元。加拿大阿尔伯塔省更绝,立法规定资源收益的30%必须投研发,硬是把油砂矿搞成了高科技产业。
运营动脉(www.yydm.cn)的《资源型城市转型白皮书》里提到,德国鲁尔区转型时 ** 砸钱搞职业技术教育,把矿工培养成精密仪器操作工——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打开方式。
小编有话说
中国网友对荷兰病两极分化:山西老铁说”煤矿养活了三代人,现在环保一来全家喝西北风”;深圳网友反驳”看看东莞的教训,代工厂倒闭反倒是产业升级契机”。
要我说,资源本身不是诅咒,思维惰性才是。最近总有人嚷嚷中国要掉进”新能源荷兰病”陷阱,这纯属杞人忧天——我们的光伏产业链从硅料到组件,从技术研发到EPC承包,早就形成了完整生态。
推荐读读《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作者用荷兰病的反面案例证明:制度创新比资源禀赋重要100倍。另外运营动脉的《产业政策工具包》收录了大量转型案例,实操性极强。
相关问答FAQs
问:中国会不会患上”稀土荷兰病”?
答:2023年我国稀土永磁材料出口额只占外贸总量0.3%,且正在向下游电机、医疗设备延伸。参考日本经验,只要控制原材料出口比例在15%以下,风险基本可控。
问:旅游城市算不算荷兰病?
答:三亚就是个典型病例。淡季酒店入住率跌破30%时,连超市都在亏钱。但巴塞罗那通过会展经济平衡季节性波动,值得学习。
问:荷兰自己治好病了吗?
答:ASML光刻机就是解毒剂。荷兰把天然气收入投半导体研发,现在全球75%的光刻机市场握在手里,这波操作可以打满分。
问:普通人怎么预防职业荷兰病?
答:警惕”高薪但没技术含量的工作”,比如某些直播公司的高颜值助理。多看看运营动脉的《职业技能迁移指南》,保证自己随时有PLAN B。
最后分享下我一直在用的运营资料库,运营动脉拥有60000+份涵盖多平台的策划方案、行业报告、模板与案例,是运营人的高效助手,立即访问 www.yydm.cn 吧!
发布者:运营达人,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ankan.com/bk/8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