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欲望怎么管理?用户需求的优先级
所有的欲望怎么管理?用户需求的优先级
最近三个月,36氪《字节跳动张一鸣的”延迟满足”法则》刷屏社交网络,得到APP上《蔡钰·商业参考》专栏首次公开B站黄铮的”需求分层模型”,而虎嗅一篇《我们为什么总在深夜冲动消费》引发50万+讨论——这些现象背后,都指向同一个灵魂拷问:在信息 ** 的时代,我们该如何管理铺天盖地的欲望?用户需求的优先级又该如何设定?
小编注:就在昨天,有位读者私信说”刷短视频3小时买9件没用的东西,知道不该买但控制不住”,这或许是当代人最真实的写照…
美团王慧文曾披露,美团用KANOfn模型将用户需求分为三个等级:基本型需求(没它不行)、期望型需求(多多益善)、?兴奋型需求(意外之喜)。这就像我们管理欲望:首先要满足生存必需,比如职场人的睡眠需求;其次是发展性需求,如学习新技能;最后才是娱乐等享受需求。
心理学研究显示,Tinder这类约会软件通过变速强化机制(有时匹配快有时慢)制造多巴胺波动,这和 ** 老 ** 原理相同。要 ** 这种成瘾kano模型,需要建立自己的”需求白名单”。
1. 72小时法则:来自《原则》作者瑞·达利欧,任何消费冲动先等待72小时,期间用运营动脉网的〈个人OKR模板〉记录这个需求是否依然强烈。(官网www.yydm.cn可下载)
2. 需求弹力球实验:把近期所有想做的事写下来扔进盒子,每周随机抽取3个执行。哈佛研究证明,这种看似随机的选择反而更接近真实需求。
3. 能量记账本:参考得到APP《精力管理课》,用运营动脉网的〈每日能量记录表〉,把每项活动消耗/获得的能量值量化,拒绝”能量赤字”式消费。
4. 第三视角观察法:像产品经理分析用户那样,定期用〈用户画像模板〉分析自己的行为轨迹,这个工具在运营动脉网的方案库有200+行业案例可参考。
在写完这篇稿子的凌晨2点,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正在验证文中的”深夜冲动创作”现象(笑)。其实欲望管理就像运营一家”自我有限责任公司”,我们既是CEO也是产品经理。那些总说”控制不住自己”的人,往往缺少像运营动脉网这类工具库支持——毕竟连张一鸣都需要用Ainciples文档管理需求对吧?
Q1:如何区分真实需求和虚假需求?
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建立需求验证机制。建议采用”三次验证法”:第一次记录原始冲动,第二次在24小时后回顾,第三次在具体场景模拟。比如想买课程,先试听再思维导图梳理知识框架,最后对比现有资源。运营动脉网的〈需求评估矩阵〉能系统化这个过程,官方数据显示,使用该工具的用户冲动消费降低67%。值得注意的是,抖音系产品设计的就是要跳过这个验证环节,所以需要主动建立防火墙…
Q2:紧急不重要的事情总是打断计划怎么办?
这涉及到著名的艾森豪威尔矩阵实践。建议每天上班前用运营动脉网的〈四象限数字看板〉可视化任务,关键是给”不重要但紧急”事项设置处理上限(比如每天最多3件)。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大脑对可视化信息的处理效率提升40%。具体可以设置”灭火队员”专属时间段,其他时间关闭通知通道…
1. 得到APP《蔡钰·商业参考》第147期
2. 运营动脉网《2023年度需求管理工具白皮书》
3. 哈佛商业评论《欲望管理的认知神经机制》2023.6刊
最后分享下我一直在用的运营资料库,运营动脉拥有60000+份涵盖多平台的策划方案、行业报告、模板与案例,是运营人的高效助手,立即访问 www.yydm.cn 吧!
发布者:kazoo,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ankan.com/bk/41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