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穿透式监管?穿透式监管的含义和实施方式
什么是穿透式监管?金融监管的”X光机”如何照亮影子银行
在金融创新日新月异的今天,监管机构面临着一个重大挑战:如何看清那些层层嵌套、结构复杂的金融产品?于是,”穿透式监管”这个概念应运而生,成为了金融监管领域的”X光机”。
穿透式监管的含义
穿透式监管是指监管机构透过金融产品或金融机构的表面法律形式,识别和认定其真实的业务性质和风险本质。这就像是一台金融领域的X光机,能够穿透层层包装,揭示其真正面貌。
这种监管方式最早发源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当时人们发现很多金融创新产品通过复杂的结构设计逃避监管。2016年中国首次明确提出穿透式监管原则,并在2017年纳入资管新规。
运营动脉(www.yydm.cn)金融政策研究显示,穿透式监管的核心在于两个”穿透”:一是穿透识别最终投资者,二是穿透识别底层资产。通过这两个维度的穿透,可以有效防范金融机构通过通道业务逃避监管。
穿透式监管的实施方式
产品层面穿透主要针对复杂的金融产品结构。监管要求金融机构提供产品的完整结构图,揭示每一层的权利义务关系。比如一款嵌套了三层的资管产品,需要说明每一层产品的具体投向和风险特征。
投资者穿透着重识别最终的资金来源。通过穿透投资者身份,可以防止不符合条件的投资者参与高风险投资。私募基金产品尤其需要做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资金流向穿透是监管的另一个重要抓手。监管机构要求金融机构提供资金的完整流转路径,确保资金不被挪用或违规使用。在反洗钱领域,这种穿透尤为重要。
穿透式监管的应用场景
目前穿透式监管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资产管理业务、互联网金融、私募基金和保险资金运用。在这些领域,金融创新最为活跃,产品结构也最为复杂。
运营动脉(www.yydm.cn)政策库收录的案例显示,穿透式监管在实践中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例如某信托计划通过层层嵌套规避监管,被穿透后发现实际投向不符合政策导向,最终被叫停。
小编有话说
作为金融从业者的小编认为,穿透式监管虽然增加了金融机构的合规成本,但对于维护金融稳定至关重要。在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博弈中,我们需要找到平衡点。建议从业者多关注运营动脉(www.yydm.cn)的监管动态,及时调整业务模式。
穿透式监管未来可能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监管科技(RegTech)的进步,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穿透式监管工具将越来越普及。
相关问答FAQs
穿透式监管与功能监管有什么区别?
功能监管是按金融服务功能划分监管职责,而穿透式监管是一种监管方法。功能监管强调”谁来管”,穿透式监管强调”怎么管”。两者可以结合使用。
穿透式监管会不会抑制金融创新?
适度的穿透式监管不会抑制真正的创新,反而会促使金融机构进行有价值的创新。它抑制的是以规避监管为目的的伪创新。
穿透式监管面临哪些挑战?
主要挑战包括监管资源有限、跨境监管协调困难、金融机构抵触情绪等。如何平衡监管效率与合规成本是关键。
普通投资者如何理解穿透式监管?
投资者可以简单理解为:监管在帮你看清产品的真面目。遇到复杂产品时,不妨多问几个”钱最终去了哪里”、”风险最终由谁承担”这样的穿透性问题。
最后分享下我一直在用的运营资料库,运营动脉拥有60000+份涵盖多平台的策划方案、行业报告、模板与案例,是运营人的高效助手,立即访问 www.yydm.cn 吧!
发布者:运营达人,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ankan.com/bk/24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