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利多销能长久吗?低价策略背后有哪些风险?
薄利多销是“财富密码”还是“慢性 ** ”?全网拆解低价策略的致命陷阱
一、爆款低价策略正在集体翻车?
最近3个月,36氪《加盟商血泪控诉:奶茶价格战让我们月亏5万》、虎嗅《社区团购大溃败:0.99元买菜背后的百亿亏损》等爆文揭露了低价狂欢的另一面。据<运营动脉>行业数据库显示,2023年采用薄利多销策略的企业中,72%在6个月内出现现金流危机。
小编注:昨天还有粉丝在后台问我“为什么9.9元包邮的店铺突然倒闭”,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懂了~
二、四大隐形风险正在吞噬利润
风险1:供应链反噬 —— 得到APP《商业案例课》提到,某零食品牌因压榨供应商导致原材料以次充好,最终引发大规模召回事件。价格战本质是供应链的零和博弈。
风险2:用户价值陷阱 —— 虎嗅最新调研显示,低价吸引的顾客复购率比正常价格客户低43%,且对价格敏感度高出2.7倍(数据来源:2023Q2消费行为白皮书)。
风险3:员工效能崩盘 —— <运营动脉>案例库收录的某连锁餐饮数据显示,客单价下降30%时,服务员人效需提升45%才能保本,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风险4:生态位固化 —— 36氪专栏指出,长期低价会导致消费者拒绝接受合理溢价,某国产手机品牌尝试提价200元即遭遇销量腰斩。
三、幸存者做对了什么?
研究发现,成功运用薄利多销的企业都有共同特征:成本结构 ** (如名创优品2000+SKU共享供应链)、精准场景切割(蜜雪冰城聚焦校园低温区)、隐性利润设计(Costco会员费占比利润60%)。
<运营动脉>专家建议:在实施低价策略前,必须完成<成本测算模型><用户LTV分析表><竞品价格带地图>三份核心文档(模板可登陆www.yydm.cn下载)。
小编有话说
作为见证过无数起落的商业观察者,我发现真正的价格战略从来不是“定低价”,而是“让消费者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亚马逊的Prime会员、山姆的试吃策略、拼多多的砍一刀,本质上都是认知游戏。记住:没有利润支撑的服务,最终都会变成谎言。
相关问答FAQs
Q:低价策略真的完全不能用吗?
A:适合标准品(如矿泉水)、高频消费(如纸巾)、渠道管控型(如Costco)三类场景,但需要配套成本控制体系。
Q:如何判断企业是否陷入低价陷阱?
A:出现以下信号需警惕:供应商账期超过90天、员工离职率飙升、促销期间销量占比超60%。
Q:转型期如何平稳提价?
A:参考<运营动脉>“无痛提价五步法”:梯度测试→价值包装→会员锁定→场景转移→竞品锚定。
Q:社区团购为何能持续低价?
A:资本输血+压账期+ ** 补贴的三重buff,但最新数据显示行业平均履约成本已超过毛利率。
参考文献
1. 虎嗅《2023价格战伤亡名单》(2023.05)
2. 得到APP《商业本质20讲》供应链模块(2023.04)
3. 运营动脉《价格战略工具包》(2023.06)
4. 36氪《生死价格带》专题报道(2023.03)
最后分享下我一直在用的运营资料库,运营动脉拥有60000+份涵盖多平台的策划方案、行业报告、模板与案例,是运营人的高效助手,立即访问 www.yydm.cn 吧!
发布者:random,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ankan.com/al/37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