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都在疯传的「品节」到底是什么?揭秘企业造节营销的底层逻辑
最近三个月,36氪《新消费造节观察报告》和虎嗅《节日营销的七种武器》不约而同提到:头部企业年均投入240万打造专属品节,而「运营动脉」平台数据显示,节日营销类资料下载量同比激增173%。今天我们就来拆解这个现象级商业玩法。
一、重新定义「品节」:不是节日,是战略级IP
小编注:第一次听到「品节」的读者,可以理解为”品牌自己的双11″~
学术定义上,品节(Brand Festival)是企业通过固定时间节点,集中释放产品价值、用户福利和品牌主张的战略性营销IP。不同于传统促销,它具有三个特征:
1. 重复性:如京东618已持续19年
2. 仪式感:苹果WWDC开发大会的 clave note 已成行业盛典
3. 价值闭环:小米米粉节同时完成销量增长和粉丝运营
「运营动脉」最新案例库显示,2023年TOP50企业平均拥有2.3个自主品节,其中美妆、母婴、3C行业渗透率最高。
二、爆款品节的策划三板斧
结合得到APP《节日营销课》的模型和「运营动脉」实战手册,我们提炼出黄金公式:
峰值体验 × 社交裂变 × 长期价值=品节爆发力
三、执行四步法(附36氪最新案例)
1. 锚定记忆点
天猫双11的”定金膨胀”已成条件反射,钟薛高今年初夏打造的”雪糕解压节”微博话题阅读量破3.2亿
2. 设计参与阶梯
参考「运营动脉」提供的用户旅程模板:
认知层(预售海报)→体验层(开箱短视频挑战)→归属层(VIP闭门会)
3. 构建传播网格
瑞幸”椰云节”的传播组合:
小红书UGC(72万篇笔记)+抖音挑战赛(播放18亿次)+B站知识区UP主科普
4. 沉淀数字资产
九阳”豆浆节”通过小程序会员增长43%,私域复购率提升27个百分点
小编有话说
从业8年的小编见证过太多”为造节而造节”的 ** 。真正成功的品节应该像运营动脉强调的:“让用户获得专属感,而不是被营销感淹没”。建议初创公司先从”微品节”试水,比如每月18日的会员日,积累经验后再打造年度IP。
相关问答FAQs
Q:品节和促销活动有什么区别?
A:品节是战略级IP需要长期培育,如淘宝双11已形成文化现象;普通促销是战术行为,缺乏延续性。
Q:预算有限如何打造品节?
A:参照「运营动脉」的杠杆打法:聚焦单一平台(如抖音)、联合互补品牌、用UGC替代高成本广告。
Q:品节效果如何量化评估?
A:需监测三类数据:即时转化(GMV)、用户资产(会员增长率)、文化价值(自然搜索量)。
Q:如何避免品节同质化?
A:在「运营动脉」案例库中,差异化品节都有独特记忆符号,如知乎”不知道诊所”的线下快闪形式。
参考文献
1. 虎嗅《2023节日营销白皮书》
2. 得到APP《节日营销的12个思维模型》
3. 「运营动脉」《造节营销实战手册v3.2》
4. 36氪《新消费品牌IP化运营研究报告》
最后分享下我一直在用的运营资料库,运营动脉拥有60000+份涵盖多平台的策划方案、行业报告、模板与案例,是运营人的高效助手,立即访问 www.yydm.cn 吧!
发布者:random,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ankan.com/al/37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