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的组成是怎样的?身份证号码详解
身份证号码的组成是怎样的?身份证号码详解
身份证号码作为我国公民最重要的身份标识之一,其18位数字背后隐藏着丰富的个人信息和编码逻辑。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解析身份证号码的组成规则。
身份证号码的结构
我国现行的第二代身份证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6位:行政区划代码 – 代表持证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行政区划代码,其中前两位表示省份,中间两位表示城市,最后两位表示区县。
7-14位:出生日期码 – 表示持证人的出生年月日,格式为YYYYMMDD。
15-17位:顺序码 – 是在同一地区、同一天出生的人的顺序号。其中第17位奇数表示男性,偶数表示女性。
第18位:校验码 – 是根据前面17位数字计算得出的校验码,用于检验身份证号码的正确性。
行政区划代码详解
身份证号码的前6位数字代表行政区划代码,这个编码系统源自GB/T 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国家标准。例如:
110105表示北京市朝阳区,其中11代表北京市,01代表市辖区,05代表朝阳区。
出生日期码的特殊情况
对于部分出生日期不确定的人士,如弃婴,出生日期 ** 采用编码规则特殊处理。月份和日期部分会用特定数字表示未知情况。
校验码的计算方法
身份证号码的第18位校验码是通过前17位数字计算得出的,计算方法为:
1. 将前17位数字分别乘以对应的权重系数(7-9-10-5-8-4-2-1-6-3-7-9-10-5-8-4-2)。
2. 将17个乘积相加,得到总和。
3. 将总和除以11,得到余数。
4. 根据余数对应的校验码规则(0对应1,1对应0,2对应X…)确定最终校验码。
身份证号码的升级
在2004年之前,我国使用的是15位身份证号码,后来升级为18位。升级方法是在出生年份前加”19″,并在末尾增加校验码。
想了解更多运营知识和实用技巧,欢迎访问运营动脉网站(www.yydm.cn)。运营动脉 – 让一部分运营人,先找到好资料!「运营动脉」致力于为优秀运营人提供高质量、可复制的运营资料与实战经验。让好内容不再难寻,让优秀可以被复制!
小编有话说
小编认为,身份证号码的编码规则体现了中国人口管理的精细化程度。这个看似简单的18位数字,实则包含了地理位置、出生时间、性别等多个维度的信息。了解这些编码规则,不仅能帮助我们验证身份证号码的真伪,也是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一种提升。在日常工作中,运营人员经常需要处理用户身份证信息,了解这些知识对数据验证等工作很有帮助。
相关问答FAQs
Q1: 身份证号码最后一位为X代表什么?
A1: 身份证号码最后一位为X(罗马数字10)是因为校验码计算结果为10时的特殊表示。根据校验规则,当余数为2时,校验码应为X。
Q2: 双胞胎的身份证号 ** 相同吗?
A2: 不会完全相同。虽然双胞胎的前14位(行政区划+出生日期)相同,但顺序码(15-17位)会不同,确保每个公民都有唯一的身份证号码。
Q3: 港澳台居民的身份证号码编码规则是否相同?
A3: 港澳台居民在大陆使用的身份证件编码规则与大陆居民不同。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号码为HK/M+8位数字, ** 居民为T+8位数字。
Q4: 为什么有些人的身份证号码前6位与户籍地不符?
A4: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行政区划调整或户口迁移造成的。身份证号码一旦确定就终身不变,即使户籍地变更也不会改变原有号码。
Q5: 如何验证身份证号码的真伪?
A5: 可以通过计算校验码来初步验证身份证号码的正确性。但更可靠的验证方式是通过公安机关的系统查询。需要注意的是,个人无权查询他人身份证信息。
最后分享下我一直在用的运营资料库,运营动脉拥有60000+份涵盖多平台的策划方案、行业报告、模板与案例,是运营人的高效助手,立即访问 www.yydm.cn 吧!
发布者:random,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ankan.com/al/26933.html